仅代表个人观点。
作为一个1986年诞生的概念,虚拟桌面已经算是个很老的概念了。Windows从始至终也没有提供过类似功能。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能说觉得这个功能没用,但是似乎又总是用不上。
问题在哪?
因为工作区这个概念需要手动调整,我必须在某个工作区启动程序,然后才能在这个工作区放置这个窗口,或者从某个当前的工作区移动到另外一个。对于那些定制性不高的窗口管理器来说,工作区就完全鸡肋化,为什么我需要不断的移动窗口……好烦啊。
你能用几个工作区?
这个我纯引用下:科学家说大脑一次只能做两件事。
且不说这个结论是对是错,由于工作区本身的限制,人无法同时关注到不同工作区窗口的内容。导致如果你需要看看别的窗口的内容,啊,切换过去吧,然后再切回来。工作区本质上和多屏幕的区别在于,工作区只能放你暂时不关注的东西,而不是扩大你的视野。
为什么不用最小化?
对于难以处理多件事情的人来说,如果你对工作区的用法仅仅是放置你不想要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不用最小化?其实最小化也完全可以取代一个工作区的地位。
工作区高手都是怎么用的?
并不是他们的大脑线程数很多,他们需要每个工作区只有一个程序,从而将工作区和他们要干的事情直接联系起来。这也就是很多平铺窗口管理器用户干的事情,考虑到平铺一定会占用所有屏幕空间无遮挡,使得很难同时在一个工作区有超过3个窗口。对于他们来说,启动浏览器就会到一个工作区,启动vim就会自动到另一个工作区,或者所有程序都是开机预先启动分配了,想做什么,就切过去。
其实我一向是坏心眼的
对于缺少可定制性的WM来说,工作区的有或者没有等于鸡肋。人的任务永远是需要手动分组的,比如浏览器,难以保证我打开浏览器就是为了gmail,还是为了搜索。这个小标题的意思是我要开始干一些不人道的事情了 XD。gnome 3的工作区管理完全不吸引人。到最后也仅仅是按需分配而已。但是这个所谓的“需”还无法记忆。到底是动态分配,还是不动态分配,在不影响最终效果的前提下,对于用户来说没有意义。
买个超大分辨率的屏幕搞定~~
拿来当老板键
@心之所在 我在实验室里用过,很有效 ;-P。
另外,我的 Awesome 的第六工作区可以方便容纳十个聊天窗口哦(当然不需要手动调整)。
@依云 聊天是个很好的tiling用例,确实。
由于写东西的时候需要参考许多东西,一个屏幕又不够用。我一般的使用方法就是……虚拟屏幕摆参考资料,一个虚拟屏幕摆文档编辑,然后热键切换……
csslayer 引用的报告我怎么觉得不可信啊(我没有去深究)。简单说说工作记忆吧,工作记忆主要由三个成分所组成,分别是不受感觉通道影响的有点类似于注意的中枢执行系统、以语音形式保持信息的语音环和专门进行视觉或空间编码的视空图像处理器,但三者均是能量有限,不过相对独立。如果有两个任务,两个任务同时使用的是某一成分,则两任务的成绩都不会理想,如果两任务同时使用的是不同的成分,则其成绩应该与分别完成一样的好。例如我们很难同时左手画圆而右手画方,但却能很轻松的在画圆的同时说“我画的是圆”。说回来吧,关于虚拟桌面,我的用法与右京兄是一样的,往往在多个桌面之间切来切去,而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桌面之上,只要花很小的精力(心理资源)在切换上即可,若只使用任务栏,还需要花大精力在诸多项目之间比较选择,实在是劳累而低效。
@0404 其实我也不用任务条,我桌面上没任务条的。平时一般就是戳左上角而已。那么个切法桌面法对我来说还不如左右平铺……
我桌面:http://picplz.com/QBbS 图有点老,不过变化不大。
干正事,Coding什么的都在第一工作区,在第二工作区放音乐,第三工作区更新系统,第四工作区留着载入视频用……反正尽量保证一个工作区干一类事情,并且一个工作区的窗口不超过3个。这样窗口特效的压力比较小,而且切换比较快。
@右京样一
对付你这种问题我的解决方案一般是两个显示器扩展桌面……反正我们学校显示器多。
有时候懒得用两个屏幕就开着透明写东西,资料放到后面。用konsole开Vim最适合干这种事情了。
@csslayer 现在看到Blur特效我就嫉妒阿!!Intel的集显真的没救了么?
@Lynx 这就和我看见一台手机就叹息wildfire没救了一样 XD
顺便,透明这事我也干,哈哈。不过一般是为了边code边看视频。
check this :http://www.ikde.org/app/kde-4activity/
@csslayer
我也有一个同学喜欢用透明边写边Code看视频。我感觉我的大脑似乎是单线程的,干不了这种事情。
那篇文章我之前就看过了。不知道为什么,KDE的acitivity这东西在我机子上一直是悲剧。
从Kubuntu到Arch,我有个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以前觉得是Kubuntu的Bug之类的,反正习惯了这种小Bug。后来发现用Arch一样有这个问题。
明明是选择了”different activities for different desktops”,结果打开管理activity的那个东西却只看到一个activity。这样还好,因为每个桌面还是可以使用不同的widgets和壁纸。只是如果再想增加activity的话,麻烦事情就来了,原来的第四工作区壁纸没了,跑到另一个activity里去了,第一工作区的壁纸跑到第二工作区去了,第二工作区的壁纸跑到第三工作区去了……
@Lynx report bug~ 可以参考 http://www.ikde.org/discuss/help-kde-yourself/
我觉得前面一个半透明的编辑器,后面有快速变化的图案,这样的状况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而更要命的是,我全神贯注地写代码还错误百出呢,一边写代码一边看动画……
用了这么多年Linux,总觉得工作区很好,但是总是用不上。而Gnome3又这么重视它——它到底哪儿好啊
还是觉得有工作区方便些。
对于我这种一工作就要开很多窗口的人来说,使用工作区分分类还是不错的。
向诸位补充一句,其实我的意思是,我并不是主张去掉工作区,不过是觉得目前这个机制没有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