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csslayer
Fcitx needs to run faster.
Before those NIH guys harm the world. Thanks @doublechou’s first shot. http://lists.opensuse.org/opensuse-factory/2012-05/msg00169.html
Fcitx 4.2.3
fcitx 4.2.3 1. Lua extension support, same interface with Googlepinyin. Lua 扩展支持,采用Googlepinyin的接口,支持整合类扩展和命令类扩展,暂时不支持转换器。(需要编译时开启) 2. super can be used in hotkey again Super(win) 可以再次被用于快捷键中 3. fixes Trad-Simp native engine in chttrans. 修复原生的繁转简支持。 4. Update fcitx-pinyin algorithm 更新fcitx-pinyin的拼音切分 5. txt2mb and mb2txt support … Continue reading
错误 + 错误 = ?
在奇葩的Linux输入法世界里面呢,经常上演着这样的事情。 被程序不幸没有做正确的行为。 但是有办法可以walkaround,但这个walkaround又可能导致另一个没有做正确事情的程序出问题。 于是 ╮(╯_╰)╭ 。 来讲两个故事。 首先是WPS和Opera的故事。 XIM 有两种 Style,On The Spot 和 Over The Spot,前者不可以光标跟随,后者可以(当然这只是Qt自己的实现的问题)。我在考虑了很多人用 Fcitx 的以前都手动设置过环境变量强制用了xim,于是虽然 Fcitx 可以支持 On The Spot,不过默认没有开启(程序选择Style的时候优先选择 On The Spot,其次是Over The Spot)。 于是假设来了两个程序,Opera和WPS,Opera不幸只能在On The Spot下光标跟随,WPS由于多数发行版的Qt是4.8的,无法使用系统的IM Module,于是只能fallback到xim。那么Fcitx的这个默认设置就只能导致Opera不能光标跟随,WPS可以 ╮(╯_╰)╭ 其次是Sublime和Thunar的故事。 有个人先给我汇报了一个Bug:“当fcitx启动时,在thunar里不能使用字母直接跳到相关的文件夹或是文件名上。实际上,只有打开thunar,什么也不按,直接按字母能跳到相关名字的文件上,但当点击鼠标或是进入下一级目录,就不能用了。” 研究了一下发现这应该是gtk所有list view类的搜索共同的问题……于是我很快发现应该判断当前是否获得了焦点,以决定让IM Module是否处理输入法的按键。 然后于是我 … Continue reading
Open Source 和控制
仅代表个人观点。 这些话其实我很早就想说了。 Open Source 本来应当是自由的,或者被许多人认为是自由的,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1、关于开源和开放 比如这个项目 Mozc,很明显他是个开源项目,但是并不是开放的,看看他的提交人就知道了:http://code.google.com/p/mozc/people/list 清一色的Google 雇员。而且在svn的提交历史内是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开发的 。(写过代码的人都知道,一般都不会有如此大的commit)。 不开放体现在: 1)不公开的代码历史 2)不接受其他人加入 当然这实际上阻碍不了我们去用它,uim和fcitx都干了类似的事情。 2、选择权 用了开源的东西你就拥有了选择权吗?不一定。选择权其实还基本处于开发者的手里。举一些不恰当的例子。 有些人喜欢用平铺式窗口管理器,那么如果某一天发行版被切换到了Wayland,那么可以想见的是曾经的那些五花八门的窗口管理器都将不能使用。好也许你的回答是我可以不换到Wayland,继续用我的XServer。但几乎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选择权在多数人手里,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说,单枪匹马的维护几乎是不可能的。 谁也不能保证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个软件就失去了支持。事实上你使用开源软件的道路是不是总是被一股看不见的潮流在推着走呢? 在某些情况下,也许还可以作出辩护,嗯,这个东西更好,所以别人取代了他。更多时候问题是两难的,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项目,因为理念的不同而没有合并成一个,但是也无法回答究竟谁是更好的项目。 3、选择权在谁手里 很多时候还是在那些公司手里。事实上我还是更加喜欢那些看起来就直接是想要赚钱的公司,而不是那些号称要拯救世界的公司。 因为无论他们是怎么说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这也算是我选择KDE的原因之一。